|
 |
|
化工系統(tǒng)防腐蝕方法及其效益分析 |
發(fā)布時間:2021/5/7 來源:中能興恒建設有限公司 閱讀:2340次 |
1.1腐蝕破壞的原因
(1)化工生產中存在著許多具有一定腐蝕性的介質,如酸、堿、鹽、水、氧等,這是產生腐蝕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(2)操作中的超溫、超壓,設備管理不完善,思想不重視,也是產生腐蝕破壞的原因之一。
(3)設備結構設計不合理,選材不當,制造加工質量不高,焊接殘余應力的存在,缺乏防腐措施或施工質量低劣等,都為腐蝕破壞提供了環(huán)境。
1.2造成腐蝕破壞的內在因素
(1)不同的金屬對于不同的介質具有不同的抗腐蝕能力。
(2)金屬的晶粒越粗,腐蝕越快。反之,則越慢如不銹鋼比鑄鐵的耐腐蝕性能高。
(3)零部件的表面越粗糙,越易腐蝕。表面有氧化膜則耐腐蝕。
(4)設備結構的形狀突變處,如開口、縫隙或死角等位置,金屬腐蝕較快。
1.3造成腐蝕破壞的外在因素
(1)介質的種類、化學成分、濃度、pH值、雜質、水分和含氧景是造成腐蝕的外在原因。
(2)介質的溫度越高,壓力越高,腐蝕越快,因為腐蝕是一種化學反應,每升溫10℃,腐蝕速度增加1~3倍[1]。溫度升高,擴散速度增大,同時電解液電阻下蝕降,所以使腐蝕電池的反應加快。
(3)介質流動速度愈快,愈易腐蝕,它會沖刷保護膜,產生旋渦、湍流、空泡,引起嚴重的沖擊磨損和空泡腐蝕。
(4)零部件受外力或殘余應力愈大,腐蝕越快。(5)應力及疲勞的影響。設備應力的產生一方面是在加工過程中形成的,如冷加工的變形應力,熱加工的組織應力;另一方面在運轉中對于承受壓力或旋轉的部件也會使之產生應力。這些應力的作用結果引起金屬內部的扭曲,從而降低了該部位的電極電位,加劇微電池腐蝕,形成腐蝕破裂。
2化工設備防腐的方法
2.1材料的合理選用
耐腐蝕材料包括金屬材料和非金屬材料。非金屬材料多用作黑色金屬的防腐措施。耐腐蝕金屬材料的選擇原則為:a)必須考慮介質的性質、溫度和壓力;b)必須考慮設備的類型與結構;c)必須考慮產品的要求;d)必須考慮材料的價格與來源[2]。
2.2設備結構的考慮
進行結構設計時應盡量設法使局部應力和熱應力降低,避免存在高應力區(qū)。在設計焊接零件時應遵守等厚度或逐漸過渡原則。結構設計還應防止腐蝕介質的停滯、熱負荷分配的不均勻、蒸汽的冷凝和腐蝕產物的積存。在安裝時應注意設備的防震設施,以防止交變應力引起的腐蝕疲勞。
2.3環(huán)境處理的方法
環(huán)境處理的方法就是使環(huán)境在不影響工藝的范圍內變化從而降低腐蝕性。
2.3.1除去環(huán)境中腐蝕性物質的方法
(1).除去水分為防止室內大氣的腐蝕,有效的方法是依靠大氣的除濕使金屬表面經常保持在露點以上,對裝置內部的腐蝕、將水分控制在一定指標以下。比如在輸送二氧化碳、硫化氫、氯化物等介質時,前置脫水裝置。
(2).脫除溶解在水中的氧為防止中性水所引起的碳鋼腐蝕,最有效的辦法可采用機械脫氣法或添加脫氧劑(如聯(lián)氨、亞硫酸鈉等)。(3).脫除其他有害成分在某些工藝煉制過程中,為避免產生腐蝕性的酸性氣體,可前置脫鹽裝置等。
2.3.2在環(huán)境中添加具有防腐蝕作用的成分方法
(1).添加防腐蝕劑
在腐蝕環(huán)境中少量添加緩蝕劑,在金屬表面形成保護膜,能顯著抑制金屬腐蝕的速度取得一定防腐蝕效果。如加入鉻酸鹽、鉬酸鹽、亞硝酸鹽可在金屬表面形成氧化膜,加入聚合磷酸鹽、磷酸鹽、鋅鹽、硫基苯并噻唑、苯并三唑可使金屬表面形成沉淀保護膜。加入胺類表面活性劑可使金屬表面形成吸附保護膜等。但是在使用這類緩蝕劑時,添加的濃度要求十分嚴格(2).添加鈍化劑
如不銹鋼、鈦合金等,對于鹽酸、硫酸之類的非氧化性酸,耐腐蝕性差,可通過添加氧和鉻酸、硝酸、Fe3+、Cu2+等少量氧化劑,可明顯減少腐蝕[3]。
|
|
上一篇:
重慶噴砂除銹技術知識
|
下一篇:
外協(xié)噴鋁施工熱噴涂技術是一種廣泛適用于材料表面強
|
|
 |
|